晋商冀家园林(乐天园山池),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北辛武村冀氏宅院“敦信堂”南侧。光绪十三年(1887)开工建设,光绪十六年(1890)完工,投资白银二十四万两,由介休冀氏十八世冀以和主持修建。园林占地30余亩,分文化区和山水区两部分,北侧文化区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三称谓“登瀛文社”,南侧山水区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七称谓“长春园”,园林存在50余年,毁于解放前夕,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彻底取缔,场地用于民居建设。
登瀛文社是晋商冀家冀以和东家为培养人才所建,园区内正房客厅取名为“正谊山房”;园内东北处,有学舍10余间,称谓“会文社”,用于学生上课学习;院内西北侧筑有高台,称谓“宣谕台”,用于文人讲师登台宣讲圣谕(初一、十五男士入园听讲,初二、十六女士入园听讲)。文化区东南有“课花亭”,下凿圆沼植荷花,称谓“莲花池”;西南有“稍可轩”院内种植葵花;正北为“思补堂”,主人下榻于此;“稍可轩”正南建有“藤花亭”,亭内有石桌、石凳,可在此处纳凉下棋。
长春园内叠石成山,引汾河水入内,环山曲水,廊、亭、榭、台、楼、阁相互映衬,园内东南角仿建有介休天峻山文峰塔,山前有丘,丘内有亭,四面环水,风景绝佳;西南假山区仿建有绵山蜂房泉、兔桥、鹿桥、抱腹岩等主要景观。
光绪十九年(1893)园林主人冀以和为园林写赋词《乐天园山池记》,著名文友37人为其题词入书,刻印成册。图书散落民间,流传至今。
冀以和的三十七位文兄儒弟,皆是当时进士、翰林、鸿儒、朝廷重臣,有何乃莹、杨深秀、岳鸿举、刘笃敬、李殿林、王汝聪、魏遐龄、孙承烈、贾璜、吴镜澄、刘凤举、胡丹彤、米毓瑞、胡俊章、周贺勋、豫泰、恩煦、杨述震、维清、王變、韩大镛、张履晋等文人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