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马太夫人传》小说改编剧本考察活动
2021-01-03 21:46:16 3156
  • 收藏

            2021年元月2日,新年伊始,《马太夫人传》小说作者榆次杨永红女士及其老公陈晓军先生再次来到介休,与来自西安的西安中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冀建新总经理洽谈小说改编剧本并策划拍摄电视剧事宜。介休市冀氏文化研究会冀广大会长、冀锦富秘书长接待并参加洽谈研讨会。

           经过协商,一致达成统一意见:作者杨永红女士继续修改完善小说手稿,同时联系出版社,着手出版《马太夫人传》长篇小说图书;影视公司冀建新经理尽快将初稿联系专家或编剧进行审查,如有拍摄价值,着手起草可行性报告和进行改编剧本。

          午餐后,考察团一行来到马太夫人(马瑛仙)的出生地连福镇张良村考察,对儿时的马太夫人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北辛武村文化学者闫玉腾老师、张良村文化学者张大贵老师陪同考察。

           张良村马氏后裔在文教局工作的马爱国老师特意从介休城内驱车赶会,与村支部书记张国钢、村委委员任安生一起陪同考察。

           张大贵老师讲,传说张良村名是因西汉名将张良而得。张良、萧何、韩信协助刘邦夺取天下,被称为“汉初三杰”。某年张良路过该村,打跑了抢劫老百姓的流寇,老百姓为纪念他,改村名为张良村。

           马爱国老师讲,据《马氏族谱》记载:介休始祖马翥于元代从陕西扶风茂陵迁居介休张兰村。

           第九世马得正(德祯),历任湖广陵州州判、江南铜陵县令、山东鱼台知县、湖广桂阳知州。

           马得正去世后,后人选风水宝地在张良村立祖,被称为张良村始迁祖。其后第四世举家迁到张良村修堡定居,该堡称为马家堡。

    张良村马家堡现遗存的北门堡墙

    迁到张良村建堡后修的第一批宅院

    主院东侧的马家私塾遗址

           马爱国老师讲,根据《马氏族谱》统计,张良马氏仅第六世(乾隆年间)十六个男丁中就有十一人具有贡生、监生资格。

          祖祖辈辈从张良村马家走出很多文化人、为官者,人才济济,在介休是有名的儒宦家族,被称为“文化人家”,是名符其实的书香门第!这与马氏家族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所以在他家有专门的私塾,无论男孩、女孩一律接受教育。

    马家大院主院遗存部分

    东西厢房二层为绣楼,据说马太夫人(马英仙)出嫁前在此居住。

    昔日的绣楼已成今日之仓库

           马太夫人(马瑛仙),是张良村第六世中议大夫马培和的三女儿。年满十四岁(1806年)嫁到了北辛武冀家为冀国定之妻。

           马瑛仙嫁到冀家,将马家诗书继世的理念带到了婆家,在婆家设立私塾“潜研书屋”,并请本家大伯马培彝的四儿子、小她19岁的堂弟马銮宇为学校儒学老师。

           马銮宇,道光年间贡生,在北辛武冀家私塾任教二十余年,为北辛武村、为晋商冀家培养了不少的人才。

          张良马氏第九世女子马惠婧,15岁嫁到北辛武冀家,为冀氏十九世冀惟聪之妻。

           马太夫人在冀家成立冀家女塾(女子学校)后,任命马惠婧为校长,连任四十余年,为北辛武村、为冀家女子的教育功不可没!

           比马惠婧小29岁的堂弟马鑫,儿时在北辛武冀家的“登瀛文社”上学,后考入山西农林学堂。宣统三年,返乡在介休城内任教,多次被聘到冀家学堂研讨教学事宜。

          下午4时许,结束了考察活动,考察团一行对张良村马家的文化底蕴赞叹不已!难怪马瑛仙那么优秀!难怪马太夫人在冀家持家有方、经商有道!

           晋商冀家的“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与马家带来的家教理念是分不开的。马家与冀家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






    上一页:介休市冀氏文化研究会举办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 下一页: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采访团莅临介休采访晋商冀家
    
    全部评论(0)